第100章 獻種
關燈
小
中
大
沈歌一共買回四十五種種子, 他真正熟識的唯有一種, 便是那個土豆。
按理說, 種子在種下之前最好消消毒,以防病蟲害。可惜他完全不會那技術, 只好先將種子種下去。
洋夷帶的土豆不多,一共十二顆, 其中有三顆已發芽。
沈歌回來後沒敢耽擱,直接尋了最肥沃的土壤, 將土塊細細碾碎成粉, 用少許塘泥打底,將土豆小心種下去。
未發芽的土豆沈歌沒有切, 直接整個種下, 發了芽的土豆則按照發的芽,小心切成幾塊種下。
整個農學院的學生都知曉這是最為重要的種子, 一時間, 人人待這塊土地都十分小心,養孩子都不至於這麽精心。
除這些種子外, 沈歌也開始著手做雜交實驗, 力圖選出最優品種。
他並未學過多少生物知識,唯一那點存貨乃是前世初高中時上生物課積攢下來。覆雜的東西他不會,不過擇優培育這點不成問題。一代一代選出最好的種子,總有一日,最後一代種子要比第一代種子優秀太多。
正在沈歌忙於種田的檔口,四月初, 黃河泛濫,兩岸百姓流離失所,受災之人達數十萬之眾。
荀飛光與沈歌在南關府收到消息,第一時間讓百裏宜等人準備好糧食,運往災區。
近十幾年來天氣都十分冷,荀飛光一直令百裏宜等囤積糧草,就為防哪年糧食減產,能有糧食救命。
他未想到,糧食有朝一日真減產了,卻不因霜凍,而是水患。
大燕朝的黃河與沈歌前世那條黃河極為相似,這條河既哺育了沿河的百姓,又經常改道,給人沿岸百姓帶來無盡的苦痛。
這片土地朝代更疊不窮,然每朝都有治理黃河這一項。
前朝末帝荒淫無道,國治荒廢良久,治河一項亦耽擱許久。本朝初立,許多事情還在上手階段,黃河雖也有治,卻不見多大成效。
今年雨水充足,在連日大雨之下,黃河河堤不堪重負,在某個百日垮掉。浩浩湯湯的河水洶湧而來,一連淹沒好幾個大城,周圍村莊等更是被淹了無數。
黃河泛濫已足夠令今上頭疼,接下來的大貪汙事件更令他憤怒。
受災的河東與河上兩府,官員層層貪汙,上頭撥下的百萬救災白銀,用到百姓手上的不足二十萬。
幾十萬受災百姓,住的是茅草棚,吃的乃發黴粥。大災之下有大疫,不知怎麽,兩府病倒近萬人。
病情一出,群情激奮,當即就有百姓起義,誅貪官,奪米糧。為活命,無數絕望的百姓加入其中,一時大燕戰火四起,竟比去歲還嚴重一些。
天子一怒,流血漂櫓。
河東,河上兩府的官員幾乎被殺盡,附近鎮守的軍隊開過,百姓那點起義不成氣候,很快便被鎮壓。
接著皇帝輕徭役,大赦天下,除起義軍長官外,其餘人只要回去種田,皆既往不咎。
大燕上下這次的效率出奇地高,從決堤到鎮壓起義軍,時間總共不到一月。百裏宜他們傳來的消息稱,兩府的戰火已大致平息。
“縱使陛下願既往不咎,這些人也難活得下去。”沈歌看著輿圖,面帶憂慮,受災的兩府離南關雖遠,離坤究縣卻沒多少距離,真亂起來,那邊難免受到波及。
大災,大疫,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缺糧。此時已五月多,大多數莊稼已長至半大。
河東、河上兩府被黃河水這般一沖,原先種的東西必定被淹死,現今要補種卻來不及,縱使勉強種下,也難長成。
“先平息目前的事再說,只要人還在,總會有法子。”
荀飛光比沈歌樂觀,只要不是冬日,田地裏能吃的東西就不少。魚蟲鳥獸,花木樹皮,只要能吃,就有人能弄到並憑借這個活命。
幾十年前,天下正是亂的時候,那時人都活得下來,沒道理現今太平時日,反而會在家中餓死。
沈歌想想,“現今兩府情況如何,陛下可有組織救災?”
“陛下已派人送種子過來,只要願意勞動之人,官府都借種子給他們,等秋日或明秋換都成,本次不收息。因前陣子兩府的官員幾乎被殺盡,現下換了一批人倒比較清廉,兩府風氣還可以。”
百裏宜與荀九都在兩府內,荀飛光要探聽兩府的消息極容易。
“不是說那兩府人多地少麽?本來糧食就不夠吃,這般一折騰,恐怕秋收時糧食有限。”
這年頭糧種不大好,種法也不夠科學,一畝地種一茬水稻,能收上三四百斤來已叫豐收,與後世畝產普遍八九百斤的情況天差地別。
在這種情況下,兩府極易發生饑荒。
荀飛光也無甚辦法,兩人相顧,沈歌忽然靈機一動,“荀哥,你可記得我們去歲種的香菇?”
種香菇並不難,只要有菌絲,有木屑做的營養袋,在濕潤溫暖的環境下,胖嘟嘟的香菇一茬一茬地長,幾乎用不著人操心。
去年冬日還說要大棚,仔細控制溫度,現今正好是夏日,連溫度都不必控制,直接用稻草捂一捂,澆足水便可令香菇生長。
荀飛光與沈歌一對視便知曉他在想什麽,“你想把香菇獻上去?”
“嗯,反正也不是多要緊的東西,給陛下那邊也無妨,若是能活人性命,那便功德無量了。”沈歌對上荀飛光的眼睛,“荀哥,我們獻罷?我們跟陛下雖不大對付,但到底是大燕人,總不能對同胞見死不救。”
荀飛光沒反對,“既然如此,我們在獻上去的同時也派人去兩府教授種植香菇的法子。”
確定要將這方子獻上去之前,沈歌先將菌絲找出來再種一遍,確定這些菌絲可正常種植。
果然,十日不到,第一茬蘑菇已可以吃,沈歌令人全割了給清淩衛將士加餐。
在種蘑菇的同時,沈歌又想到一物,帶著手下學生試驗起來。
韶信來看他時還有些不大相信,“菜不種土裏,擱水中就能活?”
“不完全是水,裏頭還有別的東西。”沈歌對韶信解釋道:“土壤本就不是菜生長的必要事物,有土菜固然會長得更好,但無土菜也不是不能活。”
韶信不大相信地翻看沈歌的傑作,滿臉都是驚奇之色。
沈歌種的這茬菜也是試驗品,他現今種的乃是一種名喚綠苔的青菜,這菜的模樣有點類似他前世見到的生菜,都是大大脆脆的一顆,水分很足,生吃也無礙。但它比生菜好的是它吃起來有些甜,嘗著倒像是水果。
沈歌以前令人種過這種菜,不過種得不多,這種菜比較吃肥,不太好打理。
現今他要實驗無土栽培,第一個想起來的便是這種菜。
說是無土,其實也不全是水。
沈歌種的時候挖了一條溝,裏面引了水,只有一頭與池塘連接起來,另一頭則是泥土。
這個試驗地沈歌也未挑選什麽肥沃的地方,只是選了自家府裏。
淺淺的一條溝,清水中摻了米水,水上蓋著一層薄薄的稻草,綠苔菜的種子育好後就撒在上頭。
結果出乎沈歌預料,綠苔菜比他想象中的還要長得好,不過十五日,這些菜便長得比荀飛光的拳頭還大,青青嫩嫩,幾乎沒有被蟲子啃咬過。
去年沈歌在土裏種時,這些菜被蟲子吃得菜葉滿是蟲眼,人吃的時候幾乎只能撿蟲子吃剩的菜梗。
長好的菜沈歌摘下來,讓廚房炒了,味道與沈歌平日吃的也無甚區別。
“種在水裏可行,蟲子少光顧的同時,這菜長起來要比種在土裏少用半個月。”沈歌道,“荀哥,你將這個方子連著蘑菇一道獻給朝廷罷,雖頂不了大用,但好歹能應應急。”
荀飛光應下,當即快馬加鞭,著人帶著種子與種植方法趕去京都。
荀飛光與皇家角力歸與皇家角力,蒼生有難,他義不容辭。
半月過去後,皇帝終於收到荀飛光送來的東西。
他看完信件後,當即召來善種的太監,令太監將荀飛光送來的兩樣東西拿去種。
太監面上不敢說話,不過心裏也疑,這點東西,一個是拿木屑種,一個是用水種,條件一個比一個奇怪,也不知最終會種出什麽東西。
他起疑歸起疑,最終還是老老實實地找荀飛光的方法去種,結果令他愕然,不成想這兩種方法還真能種出東西,種出來的東西賣相還非常不錯,看著很喜人。
皇帝看過之後,沈吟良久,最終令人收了送去禦膳房。
宮人不敢大意,做出來的食物先遣兩小太監嘗過,待一個時辰不見毒發後,方敢將食物呈上來給皇帝。
皇帝看著面前的兩盤菜,舉起玉筷夾起來,兩樣都嘗過之後,問身邊的大太監,“這兩樣菜種出來都只用了十五日。”
大太監臉上掛著謹小慎微的笑,“奴才們不敢瞞陛下,這兩樣菜確實只用十五日便種出來了,老奴親自看著它長起來,果真一天一個樣。”
“這菜吃起來跟平日吃的倒無甚差別,傳種菜的人來。”
種菜的太監很快被押來,皇帝那雙銳利的眼睛看著他,問,“這些菜都用荀卿的菜種種的?”
“回陛下,是。”
“你可有另找菜種按這個法子再種一遍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按理說, 種子在種下之前最好消消毒,以防病蟲害。可惜他完全不會那技術, 只好先將種子種下去。
洋夷帶的土豆不多,一共十二顆, 其中有三顆已發芽。
沈歌回來後沒敢耽擱,直接尋了最肥沃的土壤, 將土塊細細碾碎成粉, 用少許塘泥打底,將土豆小心種下去。
未發芽的土豆沈歌沒有切, 直接整個種下, 發了芽的土豆則按照發的芽,小心切成幾塊種下。
整個農學院的學生都知曉這是最為重要的種子, 一時間, 人人待這塊土地都十分小心,養孩子都不至於這麽精心。
除這些種子外, 沈歌也開始著手做雜交實驗, 力圖選出最優品種。
他並未學過多少生物知識,唯一那點存貨乃是前世初高中時上生物課積攢下來。覆雜的東西他不會,不過擇優培育這點不成問題。一代一代選出最好的種子,總有一日,最後一代種子要比第一代種子優秀太多。
正在沈歌忙於種田的檔口,四月初, 黃河泛濫,兩岸百姓流離失所,受災之人達數十萬之眾。
荀飛光與沈歌在南關府收到消息,第一時間讓百裏宜等人準備好糧食,運往災區。
近十幾年來天氣都十分冷,荀飛光一直令百裏宜等囤積糧草,就為防哪年糧食減產,能有糧食救命。
他未想到,糧食有朝一日真減產了,卻不因霜凍,而是水患。
大燕朝的黃河與沈歌前世那條黃河極為相似,這條河既哺育了沿河的百姓,又經常改道,給人沿岸百姓帶來無盡的苦痛。
這片土地朝代更疊不窮,然每朝都有治理黃河這一項。
前朝末帝荒淫無道,國治荒廢良久,治河一項亦耽擱許久。本朝初立,許多事情還在上手階段,黃河雖也有治,卻不見多大成效。
今年雨水充足,在連日大雨之下,黃河河堤不堪重負,在某個百日垮掉。浩浩湯湯的河水洶湧而來,一連淹沒好幾個大城,周圍村莊等更是被淹了無數。
黃河泛濫已足夠令今上頭疼,接下來的大貪汙事件更令他憤怒。
受災的河東與河上兩府,官員層層貪汙,上頭撥下的百萬救災白銀,用到百姓手上的不足二十萬。
幾十萬受災百姓,住的是茅草棚,吃的乃發黴粥。大災之下有大疫,不知怎麽,兩府病倒近萬人。
病情一出,群情激奮,當即就有百姓起義,誅貪官,奪米糧。為活命,無數絕望的百姓加入其中,一時大燕戰火四起,竟比去歲還嚴重一些。
天子一怒,流血漂櫓。
河東,河上兩府的官員幾乎被殺盡,附近鎮守的軍隊開過,百姓那點起義不成氣候,很快便被鎮壓。
接著皇帝輕徭役,大赦天下,除起義軍長官外,其餘人只要回去種田,皆既往不咎。
大燕上下這次的效率出奇地高,從決堤到鎮壓起義軍,時間總共不到一月。百裏宜他們傳來的消息稱,兩府的戰火已大致平息。
“縱使陛下願既往不咎,這些人也難活得下去。”沈歌看著輿圖,面帶憂慮,受災的兩府離南關雖遠,離坤究縣卻沒多少距離,真亂起來,那邊難免受到波及。
大災,大疫,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缺糧。此時已五月多,大多數莊稼已長至半大。
河東、河上兩府被黃河水這般一沖,原先種的東西必定被淹死,現今要補種卻來不及,縱使勉強種下,也難長成。
“先平息目前的事再說,只要人還在,總會有法子。”
荀飛光比沈歌樂觀,只要不是冬日,田地裏能吃的東西就不少。魚蟲鳥獸,花木樹皮,只要能吃,就有人能弄到並憑借這個活命。
幾十年前,天下正是亂的時候,那時人都活得下來,沒道理現今太平時日,反而會在家中餓死。
沈歌想想,“現今兩府情況如何,陛下可有組織救災?”
“陛下已派人送種子過來,只要願意勞動之人,官府都借種子給他們,等秋日或明秋換都成,本次不收息。因前陣子兩府的官員幾乎被殺盡,現下換了一批人倒比較清廉,兩府風氣還可以。”
百裏宜與荀九都在兩府內,荀飛光要探聽兩府的消息極容易。
“不是說那兩府人多地少麽?本來糧食就不夠吃,這般一折騰,恐怕秋收時糧食有限。”
這年頭糧種不大好,種法也不夠科學,一畝地種一茬水稻,能收上三四百斤來已叫豐收,與後世畝產普遍八九百斤的情況天差地別。
在這種情況下,兩府極易發生饑荒。
荀飛光也無甚辦法,兩人相顧,沈歌忽然靈機一動,“荀哥,你可記得我們去歲種的香菇?”
種香菇並不難,只要有菌絲,有木屑做的營養袋,在濕潤溫暖的環境下,胖嘟嘟的香菇一茬一茬地長,幾乎用不著人操心。
去年冬日還說要大棚,仔細控制溫度,現今正好是夏日,連溫度都不必控制,直接用稻草捂一捂,澆足水便可令香菇生長。
荀飛光與沈歌一對視便知曉他在想什麽,“你想把香菇獻上去?”
“嗯,反正也不是多要緊的東西,給陛下那邊也無妨,若是能活人性命,那便功德無量了。”沈歌對上荀飛光的眼睛,“荀哥,我們獻罷?我們跟陛下雖不大對付,但到底是大燕人,總不能對同胞見死不救。”
荀飛光沒反對,“既然如此,我們在獻上去的同時也派人去兩府教授種植香菇的法子。”
確定要將這方子獻上去之前,沈歌先將菌絲找出來再種一遍,確定這些菌絲可正常種植。
果然,十日不到,第一茬蘑菇已可以吃,沈歌令人全割了給清淩衛將士加餐。
在種蘑菇的同時,沈歌又想到一物,帶著手下學生試驗起來。
韶信來看他時還有些不大相信,“菜不種土裏,擱水中就能活?”
“不完全是水,裏頭還有別的東西。”沈歌對韶信解釋道:“土壤本就不是菜生長的必要事物,有土菜固然會長得更好,但無土菜也不是不能活。”
韶信不大相信地翻看沈歌的傑作,滿臉都是驚奇之色。
沈歌種的這茬菜也是試驗品,他現今種的乃是一種名喚綠苔的青菜,這菜的模樣有點類似他前世見到的生菜,都是大大脆脆的一顆,水分很足,生吃也無礙。但它比生菜好的是它吃起來有些甜,嘗著倒像是水果。
沈歌以前令人種過這種菜,不過種得不多,這種菜比較吃肥,不太好打理。
現今他要實驗無土栽培,第一個想起來的便是這種菜。
說是無土,其實也不全是水。
沈歌種的時候挖了一條溝,裏面引了水,只有一頭與池塘連接起來,另一頭則是泥土。
這個試驗地沈歌也未挑選什麽肥沃的地方,只是選了自家府裏。
淺淺的一條溝,清水中摻了米水,水上蓋著一層薄薄的稻草,綠苔菜的種子育好後就撒在上頭。
結果出乎沈歌預料,綠苔菜比他想象中的還要長得好,不過十五日,這些菜便長得比荀飛光的拳頭還大,青青嫩嫩,幾乎沒有被蟲子啃咬過。
去年沈歌在土裏種時,這些菜被蟲子吃得菜葉滿是蟲眼,人吃的時候幾乎只能撿蟲子吃剩的菜梗。
長好的菜沈歌摘下來,讓廚房炒了,味道與沈歌平日吃的也無甚區別。
“種在水裏可行,蟲子少光顧的同時,這菜長起來要比種在土裏少用半個月。”沈歌道,“荀哥,你將這個方子連著蘑菇一道獻給朝廷罷,雖頂不了大用,但好歹能應應急。”
荀飛光應下,當即快馬加鞭,著人帶著種子與種植方法趕去京都。
荀飛光與皇家角力歸與皇家角力,蒼生有難,他義不容辭。
半月過去後,皇帝終於收到荀飛光送來的東西。
他看完信件後,當即召來善種的太監,令太監將荀飛光送來的兩樣東西拿去種。
太監面上不敢說話,不過心裏也疑,這點東西,一個是拿木屑種,一個是用水種,條件一個比一個奇怪,也不知最終會種出什麽東西。
他起疑歸起疑,最終還是老老實實地找荀飛光的方法去種,結果令他愕然,不成想這兩種方法還真能種出東西,種出來的東西賣相還非常不錯,看著很喜人。
皇帝看過之後,沈吟良久,最終令人收了送去禦膳房。
宮人不敢大意,做出來的食物先遣兩小太監嘗過,待一個時辰不見毒發後,方敢將食物呈上來給皇帝。
皇帝看著面前的兩盤菜,舉起玉筷夾起來,兩樣都嘗過之後,問身邊的大太監,“這兩樣菜種出來都只用了十五日。”
大太監臉上掛著謹小慎微的笑,“奴才們不敢瞞陛下,這兩樣菜確實只用十五日便種出來了,老奴親自看著它長起來,果真一天一個樣。”
“這菜吃起來跟平日吃的倒無甚差別,傳種菜的人來。”
種菜的太監很快被押來,皇帝那雙銳利的眼睛看著他,問,“這些菜都用荀卿的菜種種的?”
“回陛下,是。”
“你可有另找菜種按這個法子再種一遍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